0%

去年做了全年的时间使用情况回顾,很有用但是也感叹如果能早一点意识到该做的调整就好了。那么让我们看一下今年3月份的时间使用情况吧

202403

  • 睡觉接近224h,平均每天睡7.23h。3月份整体的健康状况很不好,工作上的低成就感不可避免地被带到生活中来,想要去加班弥补所以放弃健身,但又由于严重拖延+内耗导致班也没加成。3月份也不再坚持年初定下的早起计划坐Caltrain去公司了,平均每周都会不按时去公司或者在家工作来避免通勤,总之就是一个不规律。
  • 工作183h,工作日20天,日均9.15h。大吃一惊:感觉没有什么产出居然还超时了。结合最近绩效考核收到的反馈,是很严重的红灯了。速速调整,该说不就说不!
  • 68h的社交、亲密关系、和家人的时间。看了一下2月份这个数字是35h,主要原因是FD滞留,线上交流的时间肯定长了很多。
  • 34h的书影音时间,上个月8h。这个月速看了《疑犯追踪》,强烈推荐!作为一个软件行业从业人员,不仅感叹诺兰早在2011年我还读高三的时候就对AI,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进行这么深刻的探索了。
  • 遛狗34h,日均一小时多一点,也在预料之中 – 毕竟单亲妈妈,上个月21h。
  • 洗漱,厕所33h,日均一小时多一点,这个数字好像万年不变。
  • 家务26h,比上个月30h略有下降,因为没有高要求的甲方了呀哈哈。
  • 吃饭26h,和前几项一样已经是daily essential,打底1小时。
  • 在路上24h,上个月28天却花了36h,通勤摸鱼初见成效。
  • 刷刷刷20h,我还没看4月份的数据,但这一项在独居的时候高得可怕,很多时候睡前的刷刷刷都是因为无人监管彻底放飞。从前天开始我又恢复了睡前在另一个房间刷好手机并留在那里的习惯,希望这项数据别再疯长了。
  • E labor 15h,这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想分享一个可怕的经历:昨晚睡前本想简单规划一下今天的行程,根据要去的地方、开门的早晚、地理距离做做优化,但在Google maps、小红书、notes之间反复了半个多小时,这里看看评论,哪里搜搜评价笔记,像极了fit4life里的姥姥为了找一个最优停车位在停车场打转好久的行为。这也就算了,结果今天起来也并没有按照昨晚的规划来。
  • Me time 13h,这没什么可说的,做规划、写日记,包括现在做的总结也它的一部分。
  • study 11h,多邻国,网上查攻略什么的
  • health 10h,太低了,给我涨!📈
  • chill 9h
  • 外出 7h,上个月是38h,果然独居的外出频率会急剧下降。
  • untracked time 1h,我才发现这个软件记录的时候精确到秒,但回看数据之精确到分,以前都是调整一小时,导致每天有5分钟左右的offset,最近终于发现不调整时间,重新“save”一下也会把精确度降级到分。。。所以这项数据以后ideally应该会是零。

好啦,3月份就总结到这里吧,像开头所说的那样,从2024以来我内耗太严重,可能是和临时manager工作习惯不合吧,四月份之前的manager也要回来了,天气暖起来,我也恢复了力量训练,FD也快回来了,希望越来越好,会的!❤️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今年的假期在温暖的家里度过,过去一年坚持使用aTimeLogger记录时间的使用情况,这篇文章简单对这些数据做一个总结吧~

year

  • 全年看来,睡觉的比例还算健康,按照每天8小时的目标计算,31.2%也很接近33.3%了。今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随着《纵横四海》博客云读了《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深刻了解了睡眠对于激素分泌、精力、学习,甚至创伤治疗有多么重要。新的一年要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睡眠。
  • 2023工作处于基本躺平的状态,不卷升职不卷项目,为生活、爱好、社交腾出来了很多时间。技术上主要侧重在performance engineering,我学会了如何用profiler揪出系统里可以优化的犄角旮旯,用JHM 衡量不同的实现到底对performance有怎样的影响,如何调试JVM使其对一个特定的系统发挥最大的优势.然而,要对工作打一个二元的分,我会给0分。总的来说,学无止境,不同领域的知识无穷尽,在新的领域收获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我作为一个有5年经验的软件工程师的其他技能并没有得到锻炼与提升,甚至相比于2022有所退步。
  • 洗漱,居然每天平均占了一个多小时,是我实属没想到的 – 这也告诉我们记录时间的必要性。除去洗澡、换衣服,可能有时候在马桶上蹲的时间过长了,试着以后上厕所不带手机吧~
  • 在路上,包括不得不做的通勤、去办事、看医生。从国内回来之后,8月份公司要求每周去办公室至少三天,这些天日均通勤时间大约在1.5小时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优解是坐Caltrain,避免堵车+充分利用在火车上的时间。这样算下来,回去上班的三天里没办法利用的通勤时间就缩短到了日均20~30分钟。
  • Yeah,这个分类乍一看很欢乐(实际也是),但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时间的使用情况,它包括外出旅游、看影视作品,当然也包括刷剧,有时候刷剧这样短暂快乐却在完成之后带来巨大愧疚感的事情像极了刷手机。
  • E labor,这个分类包括但不限于在电脑面前做的各种不得不做的杂事、调研、预约,比如缴费、更新车的注册信息、买生活必需品。2023我经常在周末处理这些杂事,一年下来竟然有惊人的418小时!它应当被拆分为学习(调研过程中做的理财功课,比较不同的产品,这类的知识以后也用得上)和实际不得不做的事情,并且在Caltrain上处理掉一部分。
  • Chores, name says all,洗碗洗衣服、收拾东西,不起眼的家务也有平均每天1个多小时的刚性支出
  • Eat,类似于“Yeah”,它应该被细分为“日常吃饭”,和外出社交/有场合的吃饭。
  • social,family,最重要的两项社交,去年支出299+168=467小时。10月24日后,和我最好朋友的时间从social变成了family ❤️
  • Dog,其中6、7、11月份没怎么遛狗
  • Me time,包括了时间管理、写日记、阅读、拼乐高,简言之就是滋养自己的事情
  • Chill,吃完饭窝在沙发上,刚从外面回家,结束一段家务,原来这些零零总总的时间加起来也有226个小时了,在aTimeLogger里设置了一个休息够10分钟的闹钟,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忽视这个闹钟了,休息够了就赶紧起来。
  • 刷刷刷,又是一个惊掉下巴的数据,195个小时,这是没有任何营养的一百多个小时,除了开始的5~10分钟是开心放松的。同上,一定要遵循自己在aTimeLogger设置的5分钟警报。另一个工具是iPhone自带的“screen time”,设置了每天1小时,Let’s see how it goes.
  • Health,包括健身和🙈,希望2024年的年终总结把164小时这个数字翻倍
  • study,81小时,主要是在多邻国上学习日语。
  • untracked,222个小时,可能是回国、travel的时候没有记录,或者年初/有段时间停用了一段aTimeLogger,2024年的目标是把它控制在2小时以内。

jan
一月份,平平无奇的一个月,甚至想不起关键词是什么。

feb
birdsong给FD过了个生日,跟上一个月比,睡眠时间少了30个小时,工作时间略微增加,刷刷刷减半,工作慢慢步入正轨。

mar
开始减肥,健身的时间多了一些,睡眠质量也随之变好,工作时长继续增加。开始看《风骚律师》了。

apr
戴完了最后一副牙套。更多地给自己做减脂餐,被同事说瘦了,较为严格地开始执行16+8间歇性断食法,只有周末才有改善伙食的限额。

may
请了两天假去纽约,每天在小红书上发减肥的进度,累计减了有5斤吧,小有成就。

jun
🏆 六月

参加了最好的朋友的婚礼;回国了,Family这个分类的时间飙升到了39小时。见到了病危的姥姥,回了好几趟老家。

虽然身在国内,还是结结实实在国内工作了两周多。甚至工作时间比五、四月份都多。在这个月我学习了如何用JVM自带的工具检查memory leak,甚至native memory,深入研究了heap dump,收获颇丰。

jul
这个月Work的分类是2小时!social达到了惊人的73小时,family47小时。对,我请了一个月的假,特种兵式地与家人共处、和朋友社交、全国各地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7月的highlight是云南雨崩,后劲太大。lowlight是几乎分手的一场亲密关系危机,几年后回看,它也许改变了我的人生吧

aug
回归工作,开始需要每周三天回去上班。冷战,去三藩办理了许可证,看了《宇宙探索编辑部》。工作上开始接手一些杂事,颇为牵扯精力。

sep
通勤时间每个月差不多50个小时,健身渐渐怠慢了。去了趟太浩湖,去了趟芝加哥看陈奕迅的演唱会。

睡眠非常不好,尤其FD回国的时候。化身无情的溜狗机器

oct
☠️ 十月

陷在有毒的关系里,睡眠质量极差,日均208/31=6.7小时。认识了新的朋友,稀里糊涂结婚了,和长辈度过了一周。me time达到了38小时,因为花大量的时间了解心理学、自省和自救。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健身,6小时已经很不错了。

nov
看了告五人的演唱会,吃了很多家常菜,也去了很多餐厅;暂时不需要遛狗了。感恩节去了一趟mendocino。

dec
oncall之后就是延绵不断的度假和假期,大家都没什么心思工作。进入年终总结模式。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的2023极简流水账啦。highlight是工作、社交都满分的6月,lowlight是睡眠严重不足、亲密关系亮红灯、工作频频被催的10月。正如开头所说,2024我定了很多时间管理的准则,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关注职业发展,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一切都会是相互促进的正循环。

PS: aTimeLogger的可视化功能过于简陋,把side project加为2024年的resolution list了👌

昨晚久违地打开了日记本,自2022年11月中旬,跨越一年我终于又写下了些什么。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国内新冠防疫政策的180度大转弯,以及因此爷爷与我阴阳两隔了。

最早关于他的记忆是在魏县农村的院子里,还不到6岁的我吵吵着要看他的鸽子房,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一九九几年那样的年代,河北农村的人民都不富裕,而爷爷却斥资搭建了鸽子房。我从没进去过,却听说里面的墙上是成排的架子,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鸽子窝,窝里是小而美味的鸽子蛋 – 或者是鹌鹑蛋,小小的,带着褐色的花纹。听妈妈说鸽子房后面有个热水器,因此我们有幸能在自己家里洗上热水澡。记忆中的他很高,因为我说话仰着脑袋还看不清楚他的脸,只记得村子里大家都夸他能干,家里出了好几个大学生。这好几个大学生,说的就是我的几个大爷们。爷爷奶奶生育五男二女,两个姑姑分别是他们最大和最小的孩子,我的爸爸是他们最小的儿子。

2000年,大大爷把爷爷奶奶接到了邯郸,那时候爸爸还没有买房,于是我们一小家便和爷爷奶奶住在大大爷买的房子里,朝夕相处。同年,我上了小学,爸爸在外地跑车,妈妈要照顾刚出生的妹妹,我和哥哥便成了没人管的“俩野孩儿”。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没人管,因为是爷爷登着三轮车接送了我们一年多,这可是记忆点满满的一段时光。作为班里的乖乖女,自然少不了被调皮的男同桌欺负,有一次那个小男孩追着到了爷爷的三轮旁捏我的脸,虽然很疼,但我强忍着笑,还是被爷爷看出来了,他训诫了那个男生,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被捏过脸。那时候很流行一种叫做“天冰两吃”的雪糕,我很清楚的记得在一个上完音乐课早早放学的夏天,爷爷给我买了那个橙色的内填奶油的雪糕,那天的人很少,可能别的小朋友父母还没下班还没来接大家,我坐在爷爷的小三轮上舔着凉丝丝的雪糕,蝉声依旧聒噪,我却心里美滋滋。

爷爷在我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也占重要一席。“玩火尿炕,打嘞屁股朝上”,这是爷爷发现我和哥哥玩火时严肃的训斥,我们用空气清香剂对着蜡烛喷,竟然喷火了,我俩正想和爷爷分享,却被劈头盖脸一通训斥。当时的我很委屈,不懂得爷爷没法用鼓励的语气解释科学现象,只能用最粗暴的呵斥浇灭我俩的兴趣,以避免安全问题。后来我学了奥数,最津津有味的事情是回到家和爷爷一起讨论鸡兔同笼问题,讨论挪几根火柴棒可以使等式成立,讨论如何快速口算99 x 101,他仿佛什么都知道,比学校里的戴眼镜的数学老师还厉害。

和爷爷生活在一起当然更多的是平淡幸福的每日时光,还记得我会在新闻联播后洗漱,端着一个洗脚盆,边泡脚边和爷爷看大宅门,听爷爷说白景祺如何如何,迷迷糊糊就睡着了。是的,我小时候很能睡,以至于有一次午休怎么喊也喊不听,爷爷以为我在里面出事了,把门撞开,使劲摇晃睡眼惺忪的我,我缓缓一句:“咋啦?”。后来还和爷爷去了青岛,那是我第一次出门玩,时间久远,记不清是爷爷的眉毛长还是崂山道士的眉毛长了。

爷爷并不是什么伟光正的形象,他会在卖废品的饮料瓶子里注水以压秤,会为了赢得电视在美食林的抽奖活动中作弊。非典期间,家里定了牛奶,我发现里面有结块的现象,便打了12315举报,牛奶厂领导拎了大箱小箱和最新款奶饮品来道歉,我以为大人们会义正严辞地不接受,要求给大家一个说法,爷爷却劝妈妈说就这样吧。

归根结底,大概都是因为家里条件太差,在最困难的时候,妈妈需要一边照顾妹妹一边从食品厂批发蛋卷去街边摆摊,后来爷爷也加入了阵营。他批发了牛奶面包,却发现面包的生产日期居然是明天,一气之下不干了,拿着袋子要去食品厂讨说法。才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乐开了花,因为没卖出去的面包我就可以吃啦!小学五年级,新家终于快装修好了,我很开心,全然不知道妈妈这些年和公婆住在大大爷的房子里、还要拉扯三个孩子有多少怨气。爷爷骑着他升级版的电动小三轮来新家监督装修,带去塑料袋包好的奶奶蒸的萝卜猪肉大酱包子。

第一次看见爷爷哭是我离开广安搬到新家之后,大爷们要为爷爷奶奶换置一套新家具,一向勤俭节约的爷爷怎么会同意呢?“谁都不能动我的家具!”新的家具已经运到了楼下,他拿了一把锤子坐在看起来就很昂贵的红木沙发上,“你们搬出来一件我砸一件!”。后来的事不得而知,我只知道那些昂贵的红木沙发早早入住了。

疫情以来,爷爷从未停止过在家族群里转发骇人听闻的营销号文章,三年的疫情,尤其是最后一年每个人生活中每天必不可少的“清零、核算、封控”已然使大家麻木,身在海外的我也一样。得知爷爷住院的消息时我在圣诞旅途,准备前往白沙国家公园,开始还心不在焉以为他们大题小作,可听到妈妈在电话里说拍片、白肺、什维化,我的心咯噔了一下 – 这意味着基本没救了,但还是安慰爸爸,“放心吧爸,你也好好休息,大家悉心照顾下爷爷一定会好起来的”。在驱车8小时到达Austin,只睡了2个多小时后,哥哥在微信上发了节爷的死讯。我没有意外,也没有哭,基至很冷静地和FD说:爷爷走了。我不敢和爸爸联系,几年前奶奶走的时候,我不在国内,现在我回去的机会越来越沙茫,甚至不能给他递一张擦眼泪的纸。

真正的爆发是在Austin机场候机。我坐在椅子上,想起天冰两吃,爷爷的小三轮,和鸡兔同笼,眼泪毫无征兆地奔涌而出,我用帽子盖住脸,开始放声大哭、抽搐。不知对面的印度小姐姐是否知道那是因为几千公里外我的爷爷;是否知道他在病床前还在问妈妈,姥姥的病情是否好转;她怎会知道呢。

直到回到湾区,和妈妈例行视频才在背景看到了爸爸。他们在广安收拾爷爷的遗物,大姑姑也在,冷冷清清没什么人讲话。爸爸接到电话后眼眶还红红的,他念叨着我上次视频对妈妈说的话“照顾好姥姥”,因为那时姥姥刚好轮换到我家被照看,〝姥姥好了,结果没照顾好爷爷,没照顾好爷爷,唉……”说罢眼泪又流了下来。

爸爸说,爷爷有一天在病榻上说“今天是个五(农历初五),和恁娘一天,叫我走吧”。爷爷,您的心愿达成了,再也没有病痛折磨您了,望您在天上和奶奶安息。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 have tried several platforms lik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微信公众号, Douban 豆瓣, Zhihu 知乎, Jianshu 简书, Medium but none of them met my needs. Luckily I am a software engineer and Github is my faithful friend. On this gloria day of 2021, this blog is born, whose author has been stuck in the COVID 19 pandemic for more than a year and finally bored enough to revive this long overdue new year resolution. So, Hello World.

很久不喝茶了,今天在饮水机旁站了良久,想想非典时不得已喝的金银花,和我还只有饮水机高时放在一个大罐子里喝了几个月的茉莉,如今的库存着实丰富了许多:妈妈独爱的苦菊和苦荞,爸爸通喝的大红袍、铁观音,还有放在铁盒里装袋密封我从来没听说过的茶种。

随手翻出一包开封了的金骏眉,好像来自一个喜欢泡茶的叔叔,初闻有山里的粗犷的野味,入口却是异样的香醇,落口后居然品出了清凉,吸一口气似乎舌侧还有山里的微风……虽然茶具只是不锈钢的卡通杯,泡茶的步骤也八成不对,茶韵却天成不移。

爸爸喜欢喝茶,就是喜欢,没有专门的茶具,笨拙的嘴也说不出品茶的感受,蹦出一句“好喝!”就是最高的评价,正如我喜欢摄影,没有单反就是卡片机又怎样,低像素的手机也可以拍出最美的风景。喜欢,是一种近乎纯粹的情感,我见不得它被质问那为何没有达到某种境界,那是心底里的味儿,无关资本,无关能力,无关成就。